SMIC関連ニュース

SMIC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Investment and Profit (Chinese Version)

03 Sep 2013



2013.09.03 中國電子報 本報記者 李映


“是選擇而不是機會決定了命運。”中芯國際第二季度財報再次表明其做出了正確的選擇,營收為5.413 億美元,同比增長28.3%。淨利潤為7540 萬美元,而上年同期僅為710 萬美元。中芯國際連續5 個季度贏利,這對命運多舛的中芯國際來說殊為不易。但在全球代工企業狂飆猛進、中國大陸代工業資金壓力巨大的情形下,保證持續贏利、加快先進工藝開發等仍是擺在中芯國際面前最緊迫的任務。

贏利在於效率提升

中芯國際贏利主要原因在於提高產能利用率,第二季度達到98.5%左右。

中芯國際資深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彭進在接受《中國電子報》記者專訪時表示,自2011年邱慈雲博士到任CEO 以來,帶領新的管理團隊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公司發展戰略,圍繞三個方面不懈努力,實現了中芯國際的五季連贏:一是提高產能利用率,第二季度產能利用率達到98.5%左右,基本是滿載運行;二是先進工藝佔比率不斷攀升,第二季度40nm 工藝產品銷售額快速上揚;三是重視管理的高效,提高團隊戰鬥力和執行力。

持續贏利不僅是對過去一段時間中芯國際在管理、市場、管道、技術等多個維度提高效率的佐證,也是吸引資金的有效保證,是持續投資擴大產能的底氣所在。中芯國際做到了,這也將為未來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。彭進強調說,我們將在持續贏利的基礎上,持續擴大規模,審慎評估投資機會。如果不一直擴大產能,提供先進工藝,那就無法為快速成長、不斷進步的客戶提供支援。

作為中國大陸代工業龍頭的中芯國際,持續贏利也為“左沖右突”的中國大陸代工業樹立了一個良好的示範。彭進指出,從整體來看中國大陸代工業進步很大,中芯國際於2000 年成立,2001 年首先從0.18μm 開始量產,而現在40nm 已經進入量產階段,技術進步了很多世代。當然,與全球代工業界最先進的制程相比還有差距,還在著力追趕。

中芯國際的追趕策略著眼於提升“內功”。彭進表示,一是隨著工藝節點的進步,對IP 庫等的需求會更高,中芯國際每年投入上千萬美元,未來還將持續投入。因為只有深入研究應用需求,深入瞭解設計企業的需求,準備好相應的IP,至少提前半年做好儲備,才能在設計企業提出相應要求時從容應對。二是在28nm 工藝上,也將按照計畫在今年年底接受客戶試製,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與客戶進行相關驗證工作。

中國客戶業務已佔營收四成

國內設計企業選擇中芯國際進行代工的意願已從2011 年的59%上升至2012 年的75%。

從財報來看,來自中國客戶的營收約佔中芯國際總營收的40.9%,而上年同期只佔32.7%。
“中國營收增長主要原因:一是對中國客戶支援和服務不斷加強,深入拓展合作,二是中國設計企業規模在不斷擴大,訂單數量也在激增。”彭進表示。

在中國客戶中獲得如此之高的認同,與中芯國際一路走來的“芯”路歷程息息相關。彭進深有感觸地說,一方面,中芯國際自成立以來,就非常重視中國客戶。現有客戶中有很多在早年成立時只有幾個人,中芯國際從其成立之初就提供一個代工平台,花費很多精力幫助客戶一起成長。經過多年的發展,他們成長為營收上億美元的公司,中芯國際也獲得了客戶的回報。據統計顯示,國內設計企業選擇中芯國際進行代工的意願已從2011 年59%上升至2012年的75%,數字變化背後折射的是中芯國際一直以來的專注和執著。另一方面,隨著中國智慧手機、平板電腦等市場不斷快速成長,國內晶片設計企業也在快速發展,市場的潛力激發了中芯國際釋放出相應的“能量”。從營收應用領域細分看,中國手機用晶片營收佔據中芯國際國內營收的58%。因為智慧手機在快速取代功能手機,對基帶、AP、觸控IC、PMU 等晶片需求看漲,同時對工藝要求也在提高。此外,中芯國際還非常看好智慧卡、專用記憶體、電視晶片和移動支付等市場需求,也將加大投入力度提供所需的IP 和工藝。

與設計企業共進退,中芯國際不僅自身斬獲良多,同時也促進了中國大陸IC 設計企業水準的提升,相輔相成之下貢獻的是中國半導體業的整體成長。隨著中國本土設計企業設計水準的不斷提升,中芯國際也深刻認識到自身的“使命”所系。彭進指出,在2007 年前,中芯國際的工藝比中國本土設計公司領先差不多一代,也培育了許多國內設計公司客戶,引導他們使用先進工藝,從而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係,延續至今。一旦中芯國際的先進工藝實現量產,這些設計公司便紛紛返流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40nm 節點之前是國外客戶領先,而從40nm 節點之後,中國設計公司開始與海外齊頭並進,這是一大進步。彭進詳細解釋說,因為國內設計公司大多還是FOT Foundry own tooling)模式,如從40nm 節點來講,中芯國際需先開發出40nm 矽片,測試之後做成Spice Model(模型參數)和Design Rule(設計規則),然後給第三方IP 供應商開發出相應的IP,這些IP 開發之後還要拿到中芯國際生產線上去驗證,這一流程下來一般需要9 個月左右。而國外設計企業一般都是COT(Customer own tooling)模式,有自己的IP 庫,可直接拿中芯國際的40nm 矽片做設計,開發時間比國內設計廠商能提前9 個月,從這點來看,國內設計企業在40nm 節點開發的時間需要比國外設計公司更早才行,也表明國內設計企業的進步空間是相當大的。“國內幾家大的設計企業正在向COT 轉,這需要規模足夠大、營收足夠多,才能有實力轉,國內設計企業成長也將進一步加快。”彭進強調說。

28nm下半年或將試產

目前北京二期建設進展順利,建成後將著重開發40nm、28nm 及以下先進工藝產能。

在代工業這一“吞金獸”行業中,在後摩爾定律的驅動下,代工企業的贏利永遠只是前進路上突破的一道關卡,如何加快佈局先進工藝、如何構建相應的IP 庫等重重關卡還將鋪陳,這顯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,如何平衡投資與贏利的消與長,如何保證資金的“到位”一直是代工企業的長遠課題。

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的中芯國際,在這方面也有自己的“領悟”。彭進表示,對於中芯國際來說,持續贏利最為重要,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融資,才能對先進工藝實現更大的投入。中芯國際一是在致力於效率提升和實踐良好的成本控制;二是在投資謹慎性方面下工夫,在投資時相關各部門包括銷售、營運、財務等進行細緻討論,確定有比較大的把握再決定投入,從而保證投入的預見性、準確性。

放在全球代工業市場環境下考量,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仍然是供不應求,尤其是40nm 及更先進工藝。市場的關鍵在於技術。中芯國際採用“成熟工藝與先進工藝兩條腿走路”的策略,在成熟工藝上,充分發揮差異化優勢,在各個工藝節點上都提供給客戶極具競爭力的產品,目前也在仔細評估各種擴充8 英寸產能的機會。在先進工藝方面,只有技術過關,增加45nm、40nm 及以下先進工藝產能,獲取在未來的全球市場份額才是真本領、才是長遠的生存之本,而中芯國際已經行進“在路上”了。前不久中芯國際及子公司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(北京)有限公司與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、中關村發展集團共同簽署合同成立了合資公司,建設中芯北京二期項目,這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。彭進介紹說,目前北京二期建設進展順利,建成後將著重生產40nm、28nm 工藝,明年下半年或將進行試產。

再過一個來月第三季度就要翻頁了,中芯國際將會呈現怎樣的“成績單”?因為下半年智慧手機、平板電腦等市場庫存有待消化,下半年的挑戰會比較大,第三季度營收預計將與第二季度持平。